中午30分:《坚毅》连载(9)
第四章: 你的坚毅指数是多少?
我最近在沃顿商学院给大学生做了一个关于坚毅的演讲。我还没来得及在讲台上整理好我的笔记,一个受到激励的企业家就冲上来向我做了自我介绍。
他很有魅力,充满活力和热情,这让我觉得教年轻人很有意义。他上气不接下气地给我讲了他的故事,以此证明他拥有惊人的坚毅品格。这一年,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为创业筹集了数千美元,在这个过程中,他还熬了好几个通宵。
我觉得他很有干劲儿,但我告诉他,坚毅更关注持久的耐力,而不是强度。“如果你以同样的干劲儿在那个项目中坚持了一到两年,请发电子邮件给我。到那时,对你的坚毅,我更有话说。”
他很困惑:“但是,我可能不会在几年里做同样一件事。”
他说到点子上了。很多起初看起来很有前途的事业最后没有发展下去,很多乐观的商业计划最终被扔到了垃圾桶里。
“好吧,也许你不会一直做这个特别的项目。但是,如果你不在同一个行业工作下去,如果你追求的多个目标是完全不相关的,那么我就不能肯定你的故事是否代表了坚毅。”
“你是说,我需要待在同一家公司?”他问。
“那倒不一定。但总在目标之间跳来跳去——从一个领域跳到另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,那可不是坚毅的人常做的事。”
“要是我经常换工作怎么办?虽然有所变动,但我都会特别努力地工作,可以吗?”
“坚毅不仅包括特别努力地工作,那只是它的一部分。”。
“为什么?”
“要做好一件事,没有捷径可走。若要提高专业知识水平,解决困难,就需要时间,比你想象中要花的时间更多。然后,你必须运用这些技能,并提供有价值的商品或服务。记住,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。”
他认真地聆听,我继续说:“坚毅意味着,你通过行动表现出你想完成目标的决心,并且愿意对这个目标保持忠诚。”
“就是做你所爱的事,我明白了。”
“对,就是做你所爱的事,不只是陷入所爱,而是持续地去爱。”
你的坚毅指数是多少?下面是我在西点军校的研究中开发出来的坚毅力表(我在本书中提到的其他研究,用的也是这个表)。请阅读以下表格左侧的句子,并在右侧勾选你觉得合理的选项。不要过度深思这些问题,你只需问问自己,与大多数人相比,不仅是与同事、朋友或家人进行比较,你是怎么样的。
1.新的想法和项目有时会将我从旧的想法和项目中抽离。一点都不像我(5分):不太像我(4分):有点儿像我(3分):很像我(2分):特别像我(1分)
2.挫折不会让我气馁,我不会轻易放弃。一点都不像我(1分):不太像我(2分):有点儿像我(3分):很像我(4分):特别像我(5分)
3.我经常设定一个目标,但是后来我又会选择另一个不同的目标。一点都不像我(5分):不太像我(4分):有点儿像我(3分):很像我(2分):特别像我(1分)
4.我是一个努力工作的人。一点都不像我(1分):不太像我(2分):有点儿像我(3分):很像我(4分):特别像我(5分)
5.需要花费几个月时间才能完成的项目,会让我比较难以集中精力。一点都不像我(5分):不太像我(4分):有点儿像我(3分):很像我(2分):特别像我(1分)
6.无论我开始做什么,我都会把它做完。一点都不像我(1分):不太像我(2分):有点儿像我(3分):很像我(4分):特别像我(5分)
7.我的兴趣每年都在变化。一点都不像我(5分):不太像我(4分):有点儿像我(3分):很像我(2分):特别像我(1分)
8.我很勤奋,而且从不放弃。一点都不像我(1分):不太像我(2分):有点儿像我(3分):很像我(4分):特别像我(5分)
9.我曾在短时间内迷上了一个项目或想法,但后来又失去了兴趣。一点都不像我(5分):不太像我(4分):有点儿像我(3分):很像我(2分):特别像我(1分)
10.我曾经克服了种种挫折,征服了一个重要的挑战。一点都不像我(5分):不太像我(4分):有点儿像我(3分):很像我(2分):特别像我(1分)
请将上面所有项目的得分加起来,除以10,计算出你的坚毅指数。这个测试的最高得分为5分(异常坚毅),最低得分为1分(一点儿都不坚毅)。
请记住,你的分数反映的是现在的你如何看待自己。你此时的坚毅指数可能与你年轻时的坚毅指数有所不同。如果你过一段时间再进行一次测试,那么就可能会得到一个不同的分数。就像这本书接下来将要讨论的那样,你有充分的理由相信,坚毅指数是可以改变的。
坚毅有两个组成部分:激情和毅力。如果你想挖掘得更深入一点儿,不妨计算一下自己在每个部分的单项得分。你的激情得分是将你在奇数题上的得分相加,再除以5。你的毅力得分是将你在偶数题上的得分相加,再除以5。
如果你在激情上的得分较高,那么你在毅力方面可能也会获得高分,反之亦然。不过,大多数人的毅力得分可能会比激情得分稍高一些。比如说,我在写这一章的时候也做了测试,我的总分是4.6分,其中,毅力得分是5.0分,而激情得分只有4.2分。无论这听起来多么奇怪,对我来说,随着时间的推移,专注于一个目标比努力工作、克服挫折更为困难。这种毅力得分往往超越激情得分的普遍模式,让我们明白:激情和毅力并不是一回事。
当你在测试自己的坚毅指数时,可能已经注意到,其中没有一个问题是有关你对完成目标的决心的强烈程度的。这可能显得有些奇怪,对很多人来说,激情是“痴迷”或“着魔”的代名词。但在关于如何才能成功的采访中,高成就者对承诺的含义给出了不同的见解。他们在谈话中多次提及的不是强度,而是长期的坚持。
例如,我曾听一些厨师说过,他们从小就喜欢在电视上看茱莉亚·切尔德的节目,对烹调的痴迷更是一直延续到了成年以后。我也曾听说,在长达四五十年的投资生涯中,一些投资者对金融市场的好奇心,与他们第一天做交易时并无二致。我还曾听说,有一些数学家在某个问题上不分白天黑夜地研究了很多年,他们从未想过:“噢,让这个问题见鬼去吧,我要去做别的事情了。”
由此可见,那些有关激情的问题能让你思考应该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,稳步地坚持你的目标。可是,激情这个词能够适当地形容持续、恒久的坚持吗?有人可能会说,我应该找一个更好的词,也许是这样,但重要的是这个观点本身:热情是普遍的,坚忍才是罕见的。
我们不妨听听杰夫瑞·盖特曼的经历。在过去的十几年,杰夫瑞一直是《纽约时报》东非局的局长。2012年,他以对东非冲突的报道获得了普利策国际报道奖。在国际新闻圈里,他是一个明星——他冒着生命危险做追踪报道的勇气备受赞赏,他毫不畏缩地报道着那些难以想象的恐怖事件。
在我20岁出头时,我就认识了杰夫瑞。当时,我们俩都在牛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。那时候,我们都不知道毕业后我们想做什么,我们都拼命地想要弄清楚自己对未来的规划。
最近,我打电话给杰夫瑞,他正在内罗毕,那里是他到非洲地区旅行前的大本营。每隔几分钟,我们就要互相确认一下对方是否能听得到。寒暄之后,我让杰夫瑞思考一下“激情”这个概念,以及激情是如何在他的生活中发生作用的。
“很久以来,我都很清楚自己想待在哪里。”杰夫瑞告诉我,“我的激情就是在东非生活和工作。”
“哦,我以前认为你的激情是新闻,而不是在世界上的某一个地区生活。如果要你在做一名记者和在东非生活中二选一,你会选择哪一个?”
我以为杰夫瑞会选择做记者,但是,他没有。
“你看,新闻这个行业非常适合我,我一直喜欢写作。能身处于一种新的环境,我一直都感觉挺好,即使新闻领域具有冲突性的一面——这说的是我的个性,我喜欢挑战权威。但我认为,在某种意义上,从事新闻行业只是我追求终极目标的一个手段。”
杰夫瑞的激情是经过了一段时间后才浮现出来的,它不仅是一个被动发掘的过程——发掘隐藏在他心灵深处的一块小宝石,而且是杰夫瑞主动建构出来的。杰夫瑞不仅是去寻找他的激情,他还创造了激情。
杰夫瑞在18岁的时候,从伊利诺伊州的艾文斯顿来到了纽约的伊萨卡,当时他还无法预测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。在康奈尔大学,他选择了哲学专业,他认为,“这是最容易满足学分要求的专业”。在大一结束后的那个夏天,他来到了东非,这是一切的开始:“我不知道该如何解释,这个地方让我打开了心扉。这里有一种氛围,我想与之相连,我想让它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。”
回到康奈尔后,杰夫瑞就开始选修斯瓦希里语课程。在大学二年级结束后,他休学一年,背着包到世界各地旅行。在旅行中,他又回到了非洲东部,再度经历了和初访时同样的心灵震撼。
那时,他还不清楚他该如何在那里生活。那么,他是怎么撞到新闻这条路上去的呢?一位对杰夫瑞的写作颇为欣赏的教授建议他做记者。杰夫瑞当时认为:“这是我听过的最愚蠢的想法了……谁会想为一份无聊的报纸工作?”(我记得自己对成为一名教授,也有过同样的想法:谁会想做一个无聊的教授?)最终,杰夫瑞开始在校报《康奈尔日报》工作,不过是作为一名摄影师,而不是一名记者。
“当我来到牛津大学之后,在学业上感到很失落。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么,牛津大学的教授对此感到震惊。他们在想,那你为什么到这儿来?这是一个严肃的地方,你应该对自己想学什么有一个坚定的认识,否则你就不应该来这里。”
当时我的猜测是,杰夫瑞可能想做一名摄影记者。他让我想起了罗伯特·金凯德——也就是克林特·伊斯特伍德在电影《廊桥遗梦》中扮演的那位聪明的摄影师。我还记得20年前杰夫瑞给我看的那些照片,当时我还以为那是美国《国家地理》杂志上的照片,但实际上都是杰夫瑞自己拍的。
在牛津大学的第二年,他想通了,觉得新闻是一个更好的选择:“我了解到,做记者可以让我去非洲,这会很有趣,我将会写出更有创造性的新闻,然后我就知道了,这就是我要做的。我制订了能帮助我实现目标的可行且稳妥的计划,因为新闻业是层级分明的,需要一步一步来。”
第一步是给牛津大学的校报撰稿,第二步是在威斯康星州的一家小报做暑期实习,第三步是在佛罗里达州《圣彼得堡时报》的都市版工作,第四步是到《洛杉矶时报》工作,第五步是做《纽约时报》驻亚特兰大的国家级记者,第六步是被派往海外报道战争。2006年,在给自己设定目标后的第12年,他终于达到了第七步,成为《纽约时报》东非局的局长。
“这是一条曲折的路,把我带到了各种地方。这个过程很艰难,但最终我拥有了自己想要的生活。”
很多具有坚毅品格的人都将激情形容为焰火,但这个比喻并不恰当。焰火会爆发为一团耀眼的火焰,很快消失,留下的只是一缕轻烟,以及对曾经壮观的记忆。杰夫瑞的旅程则告诉我们,激情更像指南针,它需要一些时间来构建、修补并最终调整好,之后它将引导着你走上漫长而曲折的道路,最终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。
西雅图海鹰队(Seattle Seahawks)的主教练皮特·卡罗尔向自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:“你有自己的人生哲学吗?”
对我们中的一些人来说,这个问题毫无意义,他们也许会说:“我正在做很多事,我有很多目标,这个问题是什么意思?”
但是,有些人能肯定地回答这个问题:“这件事就是我想要做的。”
当你更清楚地了解皮特所说的目标在哪个层次时,一切或许就会变得更加清晰一些。他不是在问你今天或今年要做到什么,他是在问你想从生活中得到什么,你的激情是什么。
皮特的哲学是:把事情做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。和杰夫瑞一样,他花了好长一段时间才弄明白自己的目标是什么。这一关键时刻来自他执教生涯中的一个低点——那时,他刚从新英格兰爱国者队主教练的位置上被开除。这是他人生中唯一没有踢足球也没有当足球教练的一年。当时,他的好友劝他说:“你得有自己的人生哲学。”
皮特意识到他的确需要深思。“如果我有机会再次运行一个团队,那么我要有一个理念来支配我所有的行动。”皮特说:“在接下来的几周和几个月里,我基本都在和笔记、书本打交道。”同时,皮特认真地阅读了约翰·伍登的书,伍登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传奇的篮球教练,从他的第16个赛季起,共获得了创纪录的10次全美冠军。
伍登的书让皮特从更深的层次理解了这位偶像教练所说的话。伍登说:哪怕一个团队已经做好了100万件事,弄清楚总体愿景也仍是至关重要的。
皮特意识到,特定的小目标,赢得一场特定的比赛、搞清楚进攻的策略、与队员的交谈方式,都需要协调,需要终极大目标的指引。他说:“一个清晰、明确的人生哲学能够给你提供原则和边界,让你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。”